基本介紹
黃國俊,胸部外科學和胸部腫瘤學專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他總結髮表了早期食管癌的若干臨床現象和診斷方法。他還率隊首先在食管癌高發區河南林縣開展食管癌的外科治療。1975年奉周恩來總理指示至雲南箇舊錫礦進行肺癌防治普查及人員培訓工作,建立肺癌防治研究基地。1984年主編《食管癌和賁門癌》英文版,在國際上引起重視,其中文版成為我國的重要醫學參考書之一。他倡導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治療,20世紀50年代即研究食管癌手術前放射與外科綜合治療的方法和效應,受到國內外的重視。在國內外發表論著150餘篇,包括美國著名的SHIELDS胸外科教科書及其他手術學教科書中的若干篇章。1998年他作為亞洲第一人接受英國皇家外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的稱號。
人物簡歷
1902年11月2日 出生於廣東省豐順縣留市。
1939~1941年 就讀於北平燕京大學醫預系。
1941~1942年 借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1943年 獲燕京大學理學士學位。
1943~1948年 就讀並畢業於四川成都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同時獲美國紐約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M.D.)。
1948~1953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主治醫師。
1953~1956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
1956~1958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科醫院外科主治軍醫。
1958~1964年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胸心血管醫院外科副主任。
1964~1991年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1964~1986)。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1979~)。
1996年12月~ 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返聘參加部分臨床教學工作並任專家顧問組成員。
人物經歷
黃國俊,1920年11月2日出生於廣東省豐順縣留隍市。他於出生後3日被發現雙足內翻,腳底朝上(醫學稱為先天內翻馬蹄足),家人懊喪不已。其父在無可奈何下為其取名“足智”。聊以自慰。2歲時在汕頭市醫院醫治無效,只會爬行。此後經其父耐心每日為其手法矯正,幸漸有好轉,終於6歲開始能站立步行。他於8歲入國小,改名國俊,行走幾無異於其他同學。
黃國俊於1933年考入汕頭角光中學,住校期間,結識許多班友同學。半年後在好奇心驅使下未得父母同意而擅自與另三位班友乘輪至上海轉乘火車到北平入學弘達中學。父母因之震怒,但也不得不寄錢接濟。此期間黃國俊對科普知識很感興趣,課餘迷於裝配礦石收音機,雖未逃學,但成績不佳。半年後在父母堅持下黃國俊返回汕頭,終被允許去廣州升學。他從此離家在外上學工作。
黃國俊出身於越南華僑商人家庭,但不願從商,因幼年足疾有感,立志讀書從醫。他於1939年畢業於廣州培正中學(戰時遷校澳門)後考入北平燕京大學醫預系。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他被迫寄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此時上海在日本侵略軍占領下社會混亂惡劣,黃國俊乃冒險與數同學潛入內地於1943年轉學成都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同年獲燕京大學頒予理學士學位。
黃國俊於194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華西大學醫學院,同時獲美國紐約州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M.D.)。同年受聘任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接受嚴格的臨床和學術訓練。根據協和醫院一向規定,住院醫師不得結婚以免影響工作和學習,違者立即解僱。不少住院醫師只好耐性等待到住院醫師期滿(通常是6月30日),即迫不及待地於次日舉行婚禮。黃國俊於當任住院醫師期間與手術室護士長郭淑如情投意合,不久北京解放(1949年),協和醫院住院醫師禁婚規定不復存在,於是便於1951年2月4日完婚。此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他們於婚後一個月毅然參加第一批北京抗美援朝志願手術隊於3月8日開赴我國東北,在隊長吳階平帶領下為傷員服務,此事成為當日北京晚報上的一段佳話。
這一時期胸部外科在世界上正處於幼年時代,它的起步遠比腹部外科為晚,這是由於呼吸生理的原因,胸腔一向是手術的禁區。直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氣管內正壓呼吸全身麻醉問世後,胸部外科才得以發展。黃國俊對新發展的胸部外科極感興趣,經申請於1953年升任主治醫師時即在名師吳英愷指導下如願從事胸外科專業。
由於協和醫院床位有限,不利於胸外科的發展,因而在吳英愷努力下於1956年在北京西郊黑山扈建立我國第一所胸部專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科醫院。黃國俊也轉入此醫院並參加解放軍任外科主治軍醫,開始協助培訓大批年輕胸外科軍醫。
1958年解放軍胸科醫院搬遷並轉業成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胸心血管醫院,黃國俊也隨之轉業並任該院胸外科副主任。
1964年5月至11月,黃國俊被派率隊前往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河南林縣醫院指導工作,在簡陋的條件下他成功地進行當地第1例食管癌外科切除術,為縣級醫院開展難度較大的食管癌手術治療打下基礎。同年12月黃國俊被調至中國醫學科學院日壇(腫瘤)醫院任大外科主任。此時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內部由於阜外醫院重點轉入心血管專科,食管癌和胸部其他腫瘤的防治研究工作便由阜外科醫院轉至日壇(腫瘤)醫院,黃國俊的專業從此也轉入胸部腫瘤外科。
在黃國俊擔任大外科主任的22年(1964~1986年)中以及卸任後至退休前的5年(1986~1991年)中,由他帶頭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師和博士研究生等近200人。這些人學成後在全國各地為提高和普及胸部腫瘤特別是食管癌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骨幹領導作用。
1972年1月,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聞訊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斯諾在瑞士病重,甚為關切,隨即派遣斯諾的友人馬海德及黃國俊率領醫護小組前往瑞士日內瓦看望他,此時斯諾因患胰腺癌肝轉移經該地醫院手術探查宣告不治出院回家。黃國俊為他作詳細檢查後發現他肝臟腫大,腹腔大量積液,神志萎靡,食欲不振,病情至為危重,乃向總理匯報後按指示就地對症治療。黃國俊即通過外交部決定由阿爾及利亞召來部分中國醫療隊醫護人員補充實力,並在他的指揮下將斯諾住家建設成為小型醫院,為斯諾進行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如此一周后斯諾體力大為恢復,神志食慾好轉,能起床入廁或在沙發上坐息談笑,使其夫人及親友以及附近居民大為欣慰,並對毛主席、周總理和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深表感激。此時我國外交部長黃華蒞臨探望,斯諾當著他和馬海德回憶當年他們在延安的情況說:“我們這三個赤匪又見面了。”此語既幽默又含意極深,令人難忘。不幸三周后斯諾的病情急劇惡轉,終於在2月16日在安詳中逝世。此事深表我國領導人和政府對國際友人的親切關懷,在國內國際產生極大影響。黃國俊的這一段工作也受到我國外交部和駐瑞士領事館全體人員的稱讚和工作單位領導的表揚。1982 年在紀念斯諾逝世十周年的二月十六日,黃國俊還應邀在人民日報上以半版的篇幅發表紀念斯諾的文章。
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病中得悉雲南箇舊錫礦工人肺癌患病率較高,指示儘快派人前往考察。黃國俊當即奉命率隊前往。為了弄清發病原因,他和隊員們跑遍各個礦區,下到幾百米深的井下,對礦工進行健康普查。他還多次為肺癌礦工進行手術治療和示範,並在當地開辦肺癌診治訓練班,建立肺癌防治研究基地。在其後的15年中,他7次親臨雲南錫礦指導肺癌的防治研究工作。1998年當他第8次訪問該礦山的時候,他高興地看到原設備比較落後的錫礦醫院已大為現代化,新醫院在箇舊湖畔巍然矗立,院內醫療設備新穎齊全,技術水平先進,治療效果優良。肺癌研究所也成果豐碩。這些都使他感到高興。黃國俊還家訪一位23年前為他進行難度較大的肺癌袖狀肺葉切除術的病人,見他身體康強,行走自如,生活自理,感到十分欣慰。
黃國俊在50多年的工作中除於1960年因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行急症胃大部切除術後休息兩個月外,從未脫離過工作崗位。他熱心辛勤地為病人服務,日以繼夜,節假日也不例外。在臨床工作中善於發現病例特點並及時總結經驗。從1952年至2002年在國內外已發表的論著達150餘篇,包括現時美國著名的Shields胸外科教科書以及其他一些手術學教科書的若干篇章。自1974年起先後應邀作為專家學者、客座教授等到日本、美國、香港、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法國、英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及地區達30餘次。他的嚴謹的科學作風,豐富的臨床經驗,出色的治療效果和流利的英語經常受到國際醫學界的好評和尊重。1980年當他在英國講學時聯邦德國的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Publishers)特派人到倫敦約請他主編《食管癌和賁門癌》一書的英文本,著重介紹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和成就。黃國俊歸國後為此書的編撰用了3年的業餘時間,付出很大的精力,也顯示了高超的分析綜合能力,終於使此書於1984年在國際上出版並引起很大的重視,此書的中文版於1990年在國內出版,也成為我國醫學界的重要參考書。
黃國俊在數十年的臨床工作中,曾親為6000多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不少癌症病人獲得治癒或長期生存,有的成為他的好友,經常互相關懷聯繫。黃國俊深信外科手術在癌症的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許多情況下它是首選的治療手段,如掌握得當,能使癌症病人獲得治癒或長期生存。但同時也認為外科不是萬能丹,而只是一種局部的切除治療,這在癌症只限於一個局部範圍之內時,完整徹底的手術切除是有效的。但當癌症的外侵、擴散或轉移已超出局部範圍以外時,單一外科治療就很難奏效。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走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治療道路。他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總結食管癌手術前放射與外科的綜合治療方法,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和回響。事實證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癌症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已成為國際醫務界普遍研究和臨床實踐的重點。
黃國俊於1991年退休前曾長期擔任中華外科學會委員和中華胸心血管學會的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和《中華外科雜誌》的副總編輯,也是《中華腫瘤雜誌》、《中華胸心血管雜誌》、《北京醫學雜誌》、《中華腫瘤雜誌》等的編輯委員。他也曾任《國際胸外科進展雜誌》(International Trends in GeneralThoracicSurgery)和《食管疾病雜誌》(Journal of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的國際編委。他自1979年至1989年一直連任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專家顧問小組成員。他曾是國際食管疾病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的學術委員,亞洲外科醫師協會(Association of Surgeons of Asia)會員,美國胸科醫師學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澳大利亞皇家外科學院(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Surgeons)心胸外科榮譽會員、聯邦德國外科學會永久會員。由於享有公認的國際學術威望,黃國俊於1988年1月作為亞洲第1人應邀至倫敦接受英國皇家外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授予榮譽院士(Honorary Fellow)的稱號。該學院憲章規定在世的榮譽院士在任何時候不得超過120人。當時英國中文報刊以套紅大字標題“華人之光”報導這一訊息,國內《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也在頭版報導這一訊息。由於成績斐然,黃國俊於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並於1993年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名醫”稱號。為了頌揚他在食管外科方面做出的成績和在國際學術交流上的貢獻,1995年國際食管疾病學會在義大利米蘭召開的國際學術大會上宣告接納黃國俊為永久榮譽會員。
在國內,黃國俊還長期兼任河南焦作第二人民醫院、河南安陽腫瘤醫院、青島市腫瘤醫院等名譽院長、廣東汕頭大學名譽教授,以及黑龍江林業結核病醫院、江西省腫瘤醫院、廣東汕頭中心醫院、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等外科技術顧問,時常為這些醫院提供會診和疑難手術或急診幫助。黃國俊在退休前長期是中央保健局胸科專家成員,經常為國家領導人及國際友人進行會診或手術治療,獲得重視和好評,並為此曾先後9次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黃國俊自1991年退休後仍孜孜不倦地閱讀有關文獻並關心國內外醫學動態,不時主持或參加在國內召開的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他於1996年起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返聘參加部分臨床會診和教學工作,同時被任命為該院專家顧問組成員。直至2002年,他仍不時地針對腫瘤外科的新動態在有關雜誌上發表論述。
主要論著
1 黃國俊,吳英愷,侯幼臨等.肺結核的胸廓成形術治療109例216 次手術的經驗分析.中華醫學雜誌,1955,8:777~782.
2 黃國俊,王建璋,劉玉清等.食管癌術前放射與外科綜合治療113 例總結.中華醫學雜誌,1962,12:770~773.
3 黃國俊.支氣管節段性切除及吻合術.中華外科雜誌,1964,12:953~956.
4 黃國俊,張大為,唐榮華等.縱隔腫瘤及囊腫的外科治療.中華外科雜誌,1964,12:735~738.
5 黃國俊,吳遐,劉清玉等.早期食管癌的若干臨床現象.中華外科雜誌,1965,13:435~437.
6 黃國俊.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國外醫學動態,1965,6:11~13.
7 黃國俊.食管癌的外科治療.國外醫學動態,1965,6:14~16.
8 黃國俊,唐榮華,汪毓麟.黏膜外肌層切開術治療賁門痙攣的療效評介.
9 黃國俊,劉復生,王正顏等.“腔內型”食管癌的分型探討.腫瘤防治研究,1973,3:8~16.
10 黃國俊,林華,張大為等.氣管,支氣管成形術治療氣管,支氣管及肺腫瘤29例報告.中華外科雜誌,1978,6:348~354.
11 黃國俊,王國清,張大為等.肺癌外科治療340例報告.中華外科雜誌,1978,3:156~158.
12 黃國俊,張大為,林華等.非開胸食管內翻剝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中華腫瘤雜誌,1979,1:245~249.
13 黃國俊,谷銑之,張汝剛等.食管癌術前放射與外科綜合治療408例報告.中華腫瘤雜誌,1980,2:15~18.
14 黃國俊,王隴德,林華等.吸菸與肺癌的關係—臨床資料分析.中華醫學雜誌,1981,61:636~637.
15 黃國俊,張大為,王國清等.肺癌的國際TNM分期與我國臨床病理分期試行方案(1978)的比較—附183例分析.中華腫瘤雜誌,1981,3:30~34.